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2 19:23:32  浏览:988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的通知

林资发[2004]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农林)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直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为保障重点公益林区划的准确性,促进各地提高重点公益林管理水平,根据《关于印发〈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通知》(林策发[2004]94号)要求,我局决定开展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现将《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2、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试行)

二○○四年八月三日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国 家 林 业 局

2004年7月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核查目的与任务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目的是确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下达提供依据。
核查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情况,通过抽样调查,核实重点公益林面积,评价各省申报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质量。
第二条 核查依据
(一)《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
(二)森林资源调查有关技术规定、规范。
第三条 核查对象
核查对象为各省按照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规定要求,于2004年7月31日前申报的,并经国家林业局会同财政部初审合格的重点公益林。
第四条 核查内容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公益林各类申报面积的认定,区划界定工作质量的评价,重点公益林主要现状因子的核查与调查以及《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的执行情况等。
第五条 核查组织
核查工作由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组织局直属四个调查规划设计院完成。
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六条 生态区位认定标准
依据林策发[2004]9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的重点公益林区划范围,生态区位认定标准划分为7款29项。详见附表三。
第七条 核实面积
核实面积是指通过小班核查,符合《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规定和要求的面积。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申报面积不予认可,其核实面积为0:
(一)区划界定承担单位资质达不到乙级以上;
(二)无法提供生态区位图和小班调查资料(包括小班卡片与相应的小班区划图);
(三)不符合生态区位认定标准,亦即区划范围不符合林策发[2004]94号文件第七条规定。
第八条 核实率
核实率指核实面积与申报面积的比率。
第九条 合格面积
合格面积是指核实面积中符合区划质量规定要求的面积,即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小班核实面积:
(一)工程区、地类、权属、林种等均界定正确;
(二)小班四至界线与实地基本一致且面积误差在±10%以内。
第十条 合格率
合格率指合格面积与核实面积的比率。
第十一条 工程区
工程区分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两类。
第十二条 地类
执行2003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划分标准,同时将宜林地中的灌丛地单列。
第十三条权属
(一)林地权属:分国有、集体。
(二)林木权属:分国有、集体、个人、其他。
第十四条 林种
执行2003年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划分标准。重点公益林划分为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沙固沙林、护岸林、自然保护区林、国防林、其他等。

第三章 核查方法

第十五条 样本组织
以省为总体组织核查样本。核查样本根据不同生态区位的重要程度,采取生态区位重要性指数加权的方法随机抽取。各生态区位重要性指数由国家林业局确定。
全省抽查面积按全省申报重点公益林总面积的5%确定。其中各生态区位应查面积在全省应查总面积的基础上,按各生态区位申报面积的比例及其重要性指数加权确定。
核查样本分为县级样本和乡级样本。县级样本由国家林业局抽取,乡级样本由核查工组在县级样本中组织抽取(乡级单位按生态区位优先顺序及其相应申报面积大小排序,起始号、间隔号由国家林业局确定),乡级样本所申报的重点公益林面积现地全查。
第十六条 核查方法
核查工作采取查阅资料与现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各项核查都应有详细、准确的书面记录。
(一)资料收集与查阅
需收集和查阅的资料包括:
1、森林分类区划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
2、区划界定相关的成果材料(图、表、报告):森林资源与水资源情况、林地权属情况、生态区位图、林相图、小班区划图、小班卡片、统计表、区划界定成果报告、小班数据库、最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资料、县级森林分类区划承担单位资质等;
3、森林分类区划界定质量检查报告;
4、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评审验收认定意见;
5、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情况;
6、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土保持部门提供的水土流失指标资料,具体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按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要求提供;
7、其他需要查阅的资料。
通过查阅以上资料,全面了解核查单位区划界定情况,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核查,全面把握核查单位整体区划界定情况,确保对核查单位做出客观评价。
(二)小班实地核查
1、小班区划
原则上以原申报小班为基础进行核查。对同一申报小班,当小班因子中的“工程区”或“地类”或“权属”或“林种”出现2种以上(含2种)不同情况时,应进一步区划小班,区划最小面积为1亩。
2、面积核实
对原区划小班面积逐一进行核实,确认各小班核实面积。小班面积核实可采用地形图调绘求算、遥感判读求算、GPS测量、罗盘仪测量等手段进行。
地形图调绘应严格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执行。有条件应用遥感的单位,要求采用最近3年内分辨率高于15米的遥感数据,并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遥感图象处理与判读规范》(林资调字[1999]49号)。运用GPS测量,应根据小班形状、小班面积大小、接收卫星信号强弱,按照GPS测量规范进行。小班面积测量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5%。
当实际小班界线与原区划小班界线基本一致,且面积相差±5%以内时,认可该小班原区划面积,否则以重新测算面积为准。
3、小班因子的核查与填写
(1)有关空间位置信息:省、县、乡、村等填写具体名称,林班填写林班号,核查小班号填写核查时所编的小班号,原小班号填写原区划界定的小班号。
(2)图幅号:填写核查小班所在地形图的图幅号。
(3)生态区位:填写该小班符合《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七条中对应的范围划分标准款项内容,按代码填记。生态区位代码见附表三。
(4)区位名称:按林策发[2004]94号文件规定的生态区位填写核实区位具体名称,如重要江河干流中的长江,填写“长江”。
(5)工程区:按天保工程区和非天保工程区代码填写(代码见附表二,下同)。是否属天保工程区,依据国家天保工程总体规划和各省经批准的天保工程实施方案判定。
(6)地类: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地类填写。
(7)权属:有林权证的依据林权证确定,无林权证的通过查询确权依据(包括政府出具的相关材料、签定的禁止和限制采伐协议等)确定。
(8)林种: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林种填写。宜林地、灌丛地林种参考申报材料,填写规划建设林种。
(9)申报面积:填写区划界定的小班申报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下同。
(10)核实面积:小班界线基本一致,面积相差±5%以内者,认可该小班原申报面积,否则以重新测算面积为准。
(11)不核实类型:不核实面积的几种类型简称“不核实类型”。凡核实面积小于申报面积的小班均应填写不核实类型。不核实类型包括:
○1区划承担单位资质不符合要求;
○2缺相关必要材料(生态区位图、小班卡片、小班区划图);
○3不符合林策发[2004]94号第七条规定而划入;
○4面积测算错误;
○5小班区划图位置与实地明显不符;
○6虚报。
(12)是否合格:按合格条件判断,分是、否填写。
(13)不合格类型:不合格面积的几种类型简称“不合格类型”。不合格小班均应填写不合格类型,当同一小班同时出现几种类型时,按先后顺序确认其一。不合格类型包括:
○1工程区错;
○2地类错;
○3面积误差超过±10%的范围;
○4权属错;
○5林种错。
(14)与林权权利人是否签定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分是、否填写。
(15)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

第四章 统计汇总

第十七条 统计汇总要求
统一采用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汇总工作。统计软件应包括小班实地核查属性数据库,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详见附表三和附表四。
第十八条 统计计算方法
在小班基础上,以省为总体进行省级核查结果的统计汇总,由省级汇总数据统计到全国。主要计算公式如下:
(一)核实率、合格率计算
核实率=∑抽查小班的核实面积/∑抽查小班的申报面积×100%
合格率=∑抽查小班的合格面积/∑抽查小班的核实面积×100%
(二)各生态区位核实面积、合格面积测算
测算核实面积=申报面积×核实率
测算合格面积=核实面积×合格率
(三)全省核实面积、合格面积测算
全省测算核实面积=∑全省各生态区位测算核实面积
全省测算合格面积=∑全省各生态区位测算合格面积
第五章 核查成果
第十九条 核查成果
(一)核查完成后,应提交以下成果:
1、核查数据库文件。
2、核查报告。省级报告除对核查结果做以说明外,还应着重对核查结果、典型事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全面反映核查中发现的问题。主要内容应包括:
(1)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核查人员组织、核查时间、完成任务量、核查标准与方法、核查样本抽取、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核查省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包括基本情况、区划界定方法与程序、区划界定工作的组织管理情况、与林权所有者签定禁伐或限制采伐协议情况、档案建立及其管理情况、生态区域说明及区划界定结果、布局、比重等。
(3)核查结果与分析:以文字和表格形式详述各类核查结果,对申报成果质量进行评价说明,并以典型事例和数据从技术标准、界定方法与程序、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核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4)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根据核查情况综合核查省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5)总体评价:根据核查结果,从技术标准、界定方法与程序、保障措施、成果质量等级评定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核查省的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情况。
(二)为配合今后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认定核查工作结束后,各院应对以下核查成果进行存档:
1、核查原始图表。包括各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记录表及其相应的小班核查图。
2、核查数据库文件。各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属性数据库文件。
3、各核查单位生态区位图。
4、县级核查报告。各核查工组向本院提交县级核查报告,县级核查报告格式见附表四。
5、其它资料。核查中收集的其它资料。

附表一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调查记录表
省 县 乡(镇、场)                                          单位:亩
村(林班) 核查小班号 原小班号 图 幅 号 生态区位 区位名称 工程区 地 类 林地权属 林木权属 林 种 申报面积 核实面积 不核实类型 是否合格 不合格类型 是否签定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 备 注
申报 核实 申报 核实 申报 核实 申报 核实 申报 核实 申报 核实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核查人员: 核查日期: 年 月 日

附表二
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小班调查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表
字段名 字段说明 数据类型 宽度 小数位数 内容及其代码
A1 省 N 2 11-北京 12-天津 13-河北 14-山西 15-内蒙古21-辽宁 22-吉林 23-黑龙江31-上海 32-江苏 33-浙江 34-安徽 35-福建 36-江西 37-山东41-河南 42-湖北 43-湖南 44-广东 45-广西 46-海南50-重庆 51-四川 52-贵州 53-云南 54-西藏61-陕西 62-甘肃 63-青海 64-宁夏 65-新疆81-内蒙古森工 82-吉林森工83-龙江集团 84-大兴安岭林业公司 8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A2 县 C 10
A3 乡 C 10
A4 村(林班) C 8
A5 核查小班号 N 4
A6 原小班号 N 4
A7 图幅号 C 12
A8 申报生态区位 N 4 代码见附表五
A9 核实生态区位 N 4
A10 区位名称 C 30 填写具体名称,如重要江河干流中的长江,填写“长江”
A11 申报工程区 N 1 1-天保工程区 2-非天保工程
A12 核实工程区 N 1
A13 申报地类 N 3 110-有林地 120-疏林地 131-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132-其它灌木林地 140-未成林造林地 150-苗圃地 161-采伐迹地地 162-火烧迹地 163-其它无立木林地 171-宜林荒山荒地 172-宜林沙荒地 173-灌丛地 174-其它宜林地 210-非林地
A14 核实地类 N 3
A15 申报林地权属 N 2 1-国有 2-集体
A16 核实林地权属 N 2
A17 申报林木权属 N 2 1-国有 2-集体 3-个人 4-其他
A18 核实林木权属 N 2
A19 申报林种 N 3 111-水源涵养林 112-水土保持林 113-防沙固沙林 114-护岸林 115-自然保护区林 116-国防林 117-其他林种
A20 核实林种 N 3
A21 申报面积 N 8
A22 核实面积 N 8
A23 不核实类型 N 1 1-区划承担单位资质不符 2-缺必要材料3-不符合区划标准 4-面积测算错误 5-小班位置与实地不符 6-虚报
A24 是否合格 N 1 1-是 2-否
A25 不合格类型 N 1 1-工程区错 2-地类错 3-面积误差超过±10%的范围 3-权属错 4-林种错
A26 是否签定了禁止或限制采伐协议 N 1 1-是 2-否
A27 备 注 C 30
A28 核查人员 C 8

附表三 重点公益林生态区位认定标准代码表
生态区位 代码 标准内容
(一)江河源头 111 重要江河干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2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20公里以内的林地。
112 流域面积在10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源头,自源头起向上以分水岭为界,向下延伸10公里、汇水区内江河两侧最大10公里以内的林地。
113 三江源区划范围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的林地。
(二)江河两岸 211 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212 重要江河干流两岸[界江(河)国境线水路接壤段以外],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213 长江以北河长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214 长江以北河长15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215 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216 长江以南(含长江)河长在300公里以上、且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两岸,干堤以外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三)森林和陆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世界遗产 311 森林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
312 陆生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林地。
313 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林地。
(四)湿地 重要湿地 411 重要湿地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412 重要湿地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重要水库 413 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区库容0.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414 年均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含400毫米)的地区库容0.5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415 年均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区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416 年均降水量在400-1000毫米(含1000毫米)的地区库容3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417 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平地的向外延伸2公里的林地。
418 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库容6亿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周围2公里以内从林缘起,为山地的向外延伸至第一重山脊的林地。
(五)边境地区 511 边境地区陆路接壤的国境线以内10公里的林地。
512 边境地区水路接壤的国境线以内10公里的林地。
(六)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 611 荒漠化地区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含绿洲外围的防护林基干林带)
612 荒漠化地区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613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防风固沙林基干林带(含绿洲外围的防护林基干林带)
614 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集中连片30公顷以上的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
(七)海岸地区 711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712 红树林。
713 台湾海峡西岸第一重山脊临海山体的林地。
注:凡重点公益林地域重复交叉的,按以上顺序区划界定。

附表四
省   县重点公益林认定核查报告
核查内容 状况阐述 剖析 实例
1、承担区划界定单位资质情况
2、区划基础资料
3、区划界定工作开展情况
4、区划界定成果质量、资料完整情况
5、是否集中连片情况
6、申报面积准确性与区划工作质量情况
7、其他情况
8、主要经验
9、主要问题
注:填写不下,可另附加页。 核查人员签字:  日期:  年 月 日




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办法
(试行)








国 家 林 业 局
二○○四年七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技术标准 1
第三章 核查方法 3
第四章 监测核查 9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 9
第六章 质量管理 12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核查目的与任务
通过核查各省重点公益林管护状况和效果,对重点公益林管护质量进行评价,保障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正常使用和林权所有者、林木管护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各地重点公益林管护水平的提高,并为年度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发放和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基金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第二条 核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
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四、《国家林业局 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
五、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有关管理办法。
第三条 核查对象
核查对象为纳入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的重点公益林。
第四条 核查内容
一、重点公益林管护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二、重点公益林资源管理情况;
三、重点公益林资源监测情况;
四、重点公益林面积变化、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

第二章 技术标准
第五条 地类
根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的地类划分标准。林业用地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其中灌木林地分为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和其它灌木林地;无立木林地分为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地中的灌丛地单列,分为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灌丛地和其它宜林地。
第六条 权属
一、林地权属:分国有、集体;
二、林木权属:分国有、集体、个人和其他。
第七条 采伐类型
采伐类型划分为更新采伐、抚育采伐、低效林改造采伐和其它四种。
第八条 采伐方式
一、更新采伐分为择伐和渐伐。
二、抚育采伐分为定株抚育伐、生态疏伐和株间间伐。
三、低效林改造采伐分为皆伐改造、择伐改造和综合改造。
四、其它采伐分为征占用林地采伐和其它采伐。
第九条 非法采伐
非法采伐分为盗伐和滥伐。
盗伐是指擅自砍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他人承包经营管理或本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及在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地点以外采伐国家、集体、他人所有或者他人承包经营管理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滥伐是指未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林木采伐许可证,或者虽持有林木采伐许可证,但违反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时间、数量、树种或者方式,任意采伐本单位所有或者本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以及超过林木采伐许可证规定的数量采伐他人所有的森林或者其他林木。
第十条 龄组
有林地龄组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
第十一条 管护形式
管护形式分专业管护、个体承包管护和其它三类。
第十二条 小班核查面积与合格小班
一、小班核查面积
(一)小班界线没有变化时,经核查重新量测的面积与区划界定面积相对误差(以区划界定面积为准)在±10%以内者,并认可该小班区划界定面积;否则以重新量测的面积为准。
(二)小班界线发生变化时,重新量测小班面积,并以量测的小班面积为准。
二、合格小班
由于管理、管护不利等原因使得地类发生变化,或造成重点公益林面积减少的,该小班管护不合格。
(一)当小班界线因人为因素(如采伐、征占用林地等)发生变化但有合法手续时,该小班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二)重点公益林小班的地类因人为因素而发生变化,有合法手续时,该小班为合格小班,否则为不合格小班。
(三)发生非法采伐、樵采、放牧的小班,为不合格小班。
第三章 核查方法
第十三条 样本组织
一、抽样方法:以省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和典型抽样方法。
二、随机抽样: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被核查县和被核查小班。
(一)县级样本:县级样本数量由国家林业局确定,并由国家林业局抽取。
(二)小班样本:以被抽中县为单位,抽取不低于30%数量的乡,再按照全县认定的重点公益林5%抽样强度的面积,抽取重点公益林小班(允许误差不超过±10%),抽中的小班全部现地核查。具体样本由核查外业人员确定。
(三)访问调查样本:以被核查的乡为单位,抽取5~10个管护人员和3~5个非管护人员作为访问调查对象。
三、典型抽样
(一)县级典型样本由国家林业局抽取。
(二)小班典型样本由核查人员抽取。对群众反映、核查人员在核查过程中发现有林木采伐、征占用林地及其它管护问题且不属于随机样本的小班,作为典型样本抽取。对典型样本进行单独核查、单独分析。
第十四条 核查方法
核查采用文案调查、访问调查、小班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
一、文案调查是了解、查阅省、被核查县和经营单位有关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管护、补偿基金管理方面的文件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等情况。
二、访问调查是对重点公益林制度和重点公益林管护方面的情况进行访谈。
三、小班实地核查是对各小班核查因子进行现地调查。
第十五条 文案调查
一、查阅资料
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全面了解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区划和管护等有关情况。
(一)省级材料
1、经批准的森林分类区划工作方案或实施细则;
2、区划界定相关的成果材料(图、表、报告);
3、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下达文件;
4、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5、有关重点公益林管理与监测工作的文件、成果报告等;
6、有关重点公益林管护的规章制度;
7、有关中央森林生态补偿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
8、重点公益林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方面的材料。
(二)县级材料
1、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图、表、报告);
2、有关重点公益林管护方面的规章制度;
3、有关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的规章制度;
4、有关重点公益林森林火灾和病虫害方面的材料;
5、有关重点公益林禁伐、限伐实施方面的材料;
6、与林权权利人签订禁止或限制采伐的协议;
7、其它需要查阅的资料。
二、调查内容
(一)管护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
1、管护细则:是否编制了管护细则。
2、管护组织:县、乡(镇)、经营单位是否建立了管护组织。
3、人员考核:重点公益林管理部门是否对管护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考核是否全面。
4、出勤表:管护人员是否填写出勤表。
5、奖惩制度:是否建立了奖惩制度。
6、巡山记录:管护人员是否建立了巡山纪录,巡山纪录是否完整。
7、管护人数与管护面积是否匹配:对于专业管护,是否按照管护定额配备管护人员。
8、管护区域划分是否合理:管护区域的划分是否有利于管护活动的开展。
9、管护人员名册:管护人员名册是否齐全。
参见附表1。
(二)管护责任落实情况核查
1、管护责任书签定情况:是否签订了重点公益林管护责任书。
2、规划管护面积:指应该进行管护的重点公益林面积。
3、签订责任书管护面积:指实际签订了管护责任书的重点公益林面积。
参见附表2。
第十六条 访问调查
一、访问调查对象情况
(一)管护人员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证件类型和号码、是专业护林员还是兼职护林员。
(二)管护形式:是专业管护、个体承包管护还是其它管护形式。
(三)管护面积:指护林员的管护总面积。
(四)管护合同编号及期限:指管护协议书编号、协议书内所定的管护年限。
(五)管护责任(合同)书签定情况:指是否是书面合同。
(六)管护人员核实情况。
(七)巡山记录:管护人员所纪录下的巡山活动的天数。
参见附表3。
二、访问调查主要内容
(一)是否愿意把林地划为重点公益林地;
(二)管护资金应到位数量:指单位面积;
(三)管护资金实际到位数量:指单位面积;
(四)是否认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
(五)是否认同现行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标准;
(六)是否发生违反禁伐、限伐情况;
(七)重点公益林管护后是否对收入有影响,如有影响,则收入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八)是否有樵采、放牧行为。
参见附表4。
第十七条 小班实地核查
一、小班界线核对
核对小班界线,当实际小班界线与区划界定的小班界线有变化时,要求按照新的小班界线重新划分小班。小班的最小面积为1亩。
二、面积核查
对小班边界没有发生变化的小班,重新量测面积,当量测面积与区划界定小班面积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时,维持区划界定的小班面积不变;当相对误差超过±10%时,以新量测的小班面积为准。小班面积相对误差计算公式为:



对小班边界发生变化的小班,以重新量测的面积为准。
小班面积可采用地形图调绘、遥感技术、GPS等方法进行量测。采用遥感技术求小班面积时,要求采用最近3年内分辨率高于15米的遥感数据,并严格执行国家林业局颁布的《遥感图象处理与判读规范》(林资调字[1999]49号);运用GPS测量要求根据小班形状和小班面积大小,按照GPS测量规范测量求算面积。小班面积测量精度要求误差不超过±5%。
三、小班因子核查
(一)小班经营活动及自然灾害调查
1、小班特征:指小班所在的行政村或林班号、(区划界定时)原小班号、核查时候所编制的小班号、小班所在地形图或其它图形的标准图幅号;
2、生态区位:指小班符合《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林策发[2004]94号,国家林业局、财政部)中对应的生态区位代码;
3、区划面积:指区划界定的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下同;
4、核实面积:指小班核查面积;
5、地类:按技术标准中划分的地类填写代码;
6、权属:有林权证的依据林权证确定,无林权证的通过查询确权依据(包括政府出具的相关材料、签定的禁止和限制采伐协议等)确定;
7、征占用林地:量测征占用林地的实际面积,调查是否有征占用林地的审批文件,由此确定征占用林地是否有合法手续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的面积办理;
8、林木采伐:确定采伐木的采伐年度,量测发生林木采伐的面积,调查是否有林木采伐许可证、是否按照林木采伐许可证作业;
9、小班经营活动情况:调查重点公益林是否有更新、抚育活动,没有相关的合法手续、不按照批准的文件规定的措施进行的更新、抚育活动,为非法经营活动。
10、森林火灾:量测发生森林火灾的实际面积,确定发生森林火灾的年度;
11、森林病虫害:量测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实际面积,确定发生森林病虫害的年度;
12、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
参见附表5。
(二)被采伐小班调查
1、小班特征、图幅号:同本条本款(一)的相应内容;
2、采伐证:调查是否有有效的林木采伐许可证,以及采伐证批准单位;
3、采伐类型: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类型和实际采伐类型,设计采伐类型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无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的为非法采伐;
4、采伐方式: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方式和实际采伐方式,设计采伐方式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无采伐许可证、无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不按采伐许可证和伐区采伐作业设计采伐的为非法采伐;
5、采伐强度: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强度和实际采伐强度,设计采伐强度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采伐强度为小班采伐材积与采伐前小班蓄积之比;
6、龄组:调查采伐时的小班龄组;
7、采伐株数:分别调查采伐小班的设计采伐株数和实际采伐株数,设计采伐株数根据采伐许可证或伐区(或营林)作业设计确定;
8、采伐材积:调查采伐小班的实际采伐材积。当小班面积小于10亩时,全部实测小班内地径6厘米以上(含6厘米)的伐根;小班面积大于10亩时,在小班内随机布设贯穿小班的2条样(工作)线,样带宽度依据工作线长度确定,使实测面积不少于10亩;实测后依据根径材积表或根径胸径回归曲线反查一元材积表求算采伐蓄积;
9、采伐年度:填写发生采伐时的年度;
10、备注:记载核查中发现的其他情况及说明。
参见附表6和附表7。
第十八条 典型调查
典型抽样抽取的小班样本,按照上述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当超出上述的调查内容时,核查人员可以根据所应调查的内容采用相应的调查方法。

第四章 监测核查
第十九条 监测点设置
以省为总体,分别生态区位建立重点公益林监测点,每种生态区位按照重要性程度和面积分别建立1~2个监测点,监测点的监测面积不宜超过100公顷,重点监测有林地。
第二十条 监测因子
监测因子除小班实地核查的各因子外,还应包括树种(组)、起源,营造林年度与措施,郁闭度(覆盖度),有林地小班株数、平均高、平均直径、蓄积量及其生长量和枯损量,管护措施等。参见附表8。
第二十一条 监测技术标准和监测方法
监测技术和标准分别按照第二章和第三章的规定执行。
对于第二章和第三章未涉及的监测因子的监测技术标准、监测方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资发[2003]61号)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监测时间
监测核查每年进行一次,并提交年度报告。

第五章 数据处理与成果报告
第二十三条 数据库结构与代码
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数据库结构及代码见附表9—附表16。
第二十四条 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由计算机软件完成。主要统计项目包括分别权属、地类的原有面积和核查面积,有合法手续的征占用林地面积、核查的征占用林地面积,分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的的有合法手续的采伐材积和核查的采伐材积,盗伐材积和滥伐材积。
第二十五条 核查指标计算
一、管护制度及人员配备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各分项目合计。各项目得分为:“有而全”、“是”得分为12.5分;“有而不全”得分为6分;“无”、“否”为0分;
二、管护人员管护情况:满分100分,总分为以下三项合计。
1、管护责任(合同)书:有责任书30分,无责任书为0分;
2、管护人员核实情况:“符合”为40分,“有人员无合同”为20分,“名字虚假”为0分;
3、巡山记录:以月为单位,按划分天数段,分别定分值为30分(25天以上)、4分(24~20天)、20分(19~15天)、10分(14~10天)、5分(9~5天)、0分(5天以下)。
三、管护责任落实率
管护责任落实率指签定责任状管护面积与规划管护面积的百分比。
四、小班合格率
小班合格率指合格小班数与区划界定的小班数的百分比。
五、面积核实率
面积核实率为核查面积与区划界定面积的百分比。
上述各项指标均分别乡、县、省计算。
第二十六条 征占用林地和林木采伐指标
一、合法征占用林地比率

合法征占用林地比率(%) = 合法征占用林地面积 × 100
核查(实际)征占用林地面积
二、合法采伐林木面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面积比率(%) = 合法采伐林木面积 × 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面积
三、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 × 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四、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比率(%) = 合法采伐林木材积 × 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五、盗伐林木材积比率
盗伐林木材积比率(%) = 盗伐林木材积 × 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六、滥伐林木材积比率
滥伐林木材积比率(%) = 滥伐林木材积 × 100
核查(实际)采伐林木材积

第二十七条 核查成果
核查工作完成后,应提交以下成果:
一、各省核查原始记录卡片:包括各类核查表和访问调查表等。
二、核查数据库。
三、各省核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
(一)核查工作开展情况。包括核查人员组织、核查时间、核查方法、完成任务量、核查样本组织、质量管理等。
(二)核查过程情况说明。主要内容包括:省、县级座谈、访谈、查阅资料和现地核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等
(三)核查结果与分析。以文字和表格形式详述核查结果,并从技术标准、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组织管理等方面对核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以典型案例和数据加以说明。核查结果与分析主要包括:
1、核查综合结果与分析;
2、被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管护工作质量评定;
3、被核查单位重点公益林资源状况评定;
4、被核查单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情况评定;
5、其它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特殊情况及原因分析、建议。对核查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应及时记录在案,并同时上报国家林业局。
(五)总体评价。根据核查结果,从技术标准、核查方法、成果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和评价核查县的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并对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发放提出建议。
第六章 质量管理
第二十八条 质量管理
各核查承担单位要严格按照质量管理的相关规定严格质量管理,为保证重点公益林管护核查的工作质量和成果质量,重点针对下列核查工作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质量监控:
(一)小班样本和访问调查样本的抽取;
(二)面积量测,伐根调查和材积的求算;
(三)各类核查因子的调查及外业卡片填写;
(四)有关报告的内容及质量。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浅谈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 姬晓红



前言:
党的十五大正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治国方略确定下来。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方式、社会控制模式以及价值系统是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物,它强调的不只是国家通过法律来控制社会,而且也强调国家本身受法律的支配,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特权的存在。虽然实行法治是当代大多数国家的选择,但是追本溯源,由于各国受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彼此间的法治之路都会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同。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入手,探讨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应正视和思考的几个问题,以防止我们以浪漫主义情怀人为地割断历史,造成传统的断裂。
一、传统法律文化必然会对当代中国的法治产生影响。
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而是在他们所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极端注重伦理纲常的社会,这一传统生生不息。然而当代中国是必然要实行法治的,这是中华民族兴起所必经的历史过程。中国试图建设法治国家的努力已有百余年,但是回顾这百余年的沧桑历程,中国仍然没有实现法律的现代化。
1842年到1901年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在坚持根本的政治制度、伦理纲常不变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与西方法律接近的改良和补充,这是一条过于保守的道路。“这一道路的主张者没有认识到世界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中华法系已经整体落后的事实,没有充分认识到新的世界秩序的真谛,天真的以为中华法系只是一所只需经过一些修补就可以恢复完美的大房子。” 1905年开始的清末修律到1949年国民政府垮台,这一时期法律现代化的进程实际上是贯穿了“全盘西化”的原则;而自中国共产党及其政权建立到1978年的法律现代化进程则以“全盘苏联化”为原则,这两个阶段的法律现代化都是照抄照搬他国的东西,无视本国实际,以强制推进的急功近利的方式迫使中国法律实现现代化,事实已经证明这是失败的。中国真正走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之路,严格的来讲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这百余年并不成功的经历与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以礼入法,礼法结合”,“刑民不分,以民为主”,“息讼厌讼,崇尚调解”等法律传统相比,根基尚不够牢靠。否则,当今的老百姓就不会称秉公执法的公职人员为“青天大老爷”,也不会不自觉的将整个民族的希望寄托在为数不多的少数英雄人物的身上了。
中国要在法治的道路上赶超西方主要的发达国家必须要加速度的发展,对西方的法律文化要采取“拿来主义”,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要做到这一点的前提是,我们必须正视历史,正视现实,搞清楚我国法治建设中的哪些弊端与传统法律文化有关,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二、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搜寻传统法律文化的遗殇。
当代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克洪将文化分为显型文化和隐型文化两大结构。他认为,文化包含有形的,也包含无形的,有形的是显型文化,隐形的是隐型文化。 参照克鲁克洪的文化结构理论,法律文化可以分为显型结构层面的法律文化和隐型层面的法律文化两大结构。制度性的法律文化属于显型文化,包括三个层面: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和法律设施,它总要人用权力来维持和运行,是一国法律文化的表现形式;理念性的法律文化属于隐型文化,也包括三个层面:法律心理、法律意识和法律思想。 它深藏于社会深层,是一国法律文化的根基。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呼应才能推动法律文化的良性发展。在当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文化也应如此,即社会主义社会主体应当具备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和社会主义法治相适应的法律心理、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但事实情况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完善了诸多法律制度,完备了大量的法律设施,但是却缺乏与之完全相适应的隐型层面上的法律文化的建设。
从本质上讲,法治也是一种文化。起源在西方。古希腊社会是一个处于半岛上,从事海事运输的社会,整个社会并不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而是打破血缘关系的城邦商业社会。其后的罗马时代,更是一个简单商品生产高度发达的社会。商品经济文明的历史运动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多的表现为理性化的契约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存在至高无上的王权,公民拥有尽可能多的权利,而这些权利中最重要的是对城邦的管理权。
古代中国的王权是至高无上的,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古代中国只有一个人的权利,其他人的权利在个人权力的阴影下荡然无存。因此中国没有长出权利和民主的观念,也失去了生长出法治的机会。
现在我们以一个完全异质的法律文化去改造一个具有根深蒂固的社会基础和文化土壤的法律观念和法律体系时,这一异质的文化推行起来所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
(一)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强调国家本位主义,忽视个人权利自由。
古代中国社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一个个的小农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这种小家庭中,以长幼尊卑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宝塔型的等级结构”。 这种家族式的宗法等级结构需要国家的认可和扶植,由无数个宗法家族构成的社会必然会架起宝塔型的“大家”,因此中国古代政权的架构,很大程度上是这种家族制度的模拟和扩大,也就是说以皇权为中心的国家政权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凡是在精神上支持、拥护这种典型的专制统治的观念和理论,无论是强调以“权”、“术”治民的法家的国家专制和集权思想还是强调以“仁”、“孝”治世的儒家的德治思想同样受到统治者的青睐,并使这些理论和观念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护。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本位主义就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生存环境。
强调国家利益,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注重团结,这本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如果这种妥协没有了限度,就否定了人作为社会主体的个性。而尊重人的权利、自由和个性正是法治所追求的。
欧洲许多学者和思想家们在分析中国为何曾经辉煌一时却最终悲壮的落伍时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是缺乏个性自由导致了这个伟大民族的衰败。因为无条件的顺从“这种束缚人的理智、才干与情感的幼稚做法势必削弱整个国家的实力。如果教育只是矫揉造作的形式,倘若虚假与规矩充斥并束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国家还有什么巨大的作用!人类思想的精神还有什么崇高的作用!当人们考察中国历史的前进历程,研究它的活动的时候,谁不为他们在许多方面一事无成感到惊诧!这是一个为避免错误而仅有一个人干活的群体。这里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现成的,人们你来我去,你推我拖,只是为了不对该国那孩童般尊严的礼俗破坏。无论是战斗精神还是思维精神都与这个终日守着火炉睡觉从早到晚喝着热茶的民族无缘。”
今天国家本位主义的法律传统虽然在制度层面上已经被否定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控制着人们的思想,这直接导致了现今我国公民对权利的不尊重,维权意识的淡薄。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口号下,中华民族的人民习惯了顺从、忍让,无形中导致了对法律的轻视、远离和不信任,因此他们难以真正地以纳税人的身份理直气壮的监督政府行为,理所当然地要求政府保障自身的权利,不卑不亢与政府对话。
(二)中国传统的法律文化是一种工具主义文化,忽视了民主的参政议政。
直至今日,部分社会主体仍然存在着法即是刑的观念。这是因为古代中国“刑民不分,以刑为主”,法律只是君主统治臣民的工具,它一方面与专制政体一起造就了人们胆怯、愚昧、懦弱、奴性的人格,另一方面又与礼教相结合,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则行事,“追求‘和合’境界,培育了人们‘忍为尚’、‘和为贵’的法律心态,然而和则忍,退则让,让则屈,屈则从,屈从则是非不分”。 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人们对更多的是服从既定的法律法规,对法律是否侵犯了自身的天赋权利的追究是较少的,对至关重要的选举权等基本权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政议政的观念淡漠。
受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们经常秉持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心理,除非与对方有什么深仇大恨,或者对方犯了什么滔天大罪,在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诉诸于法院的。凡事的立场都是中庸,不偏不倚,很少鲜明表达自己的立场,唯恐惹祸上身。
(三)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和等级秩序,忽视了平等。
纵观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虽然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一说,但是事实上在漫长的封建传统中贯彻的却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八辟”、“八议”和“准五服以制礼”等等级制度,严格区分嫡庶、房份、辈份、年龄、地位的不同。因此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的观念在今天的老百姓心目中仍然难以接受,即使在普普通通的民事生活中,权仍大于法,掌握着国家行政、司法、立法权力的人员以及这些人员的亲属们也享受着特权的待遇。这直接导致了权力腐败的滋生。
此外由于古代中国社会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形态,因此人情大于法、亲情大于法也成为法治建设道路上的羁绊。
三、中西合璧,取长补短。
中国要奋起,历史不能退回,我们实在没有耐心去慢慢的培育法治生成的历史土壤,因此人为的去培育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显型文化相适应的隐型文化是必要的。
(一)理智地看待道德。
在道德方面中华民族温和、稳重、热情、善良、诚实守信、富有牺牲精神等美德都为中外所称颂,但是我们在发扬道德优势的同时,还要理智的看待人性。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舍己为人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只是社会上少数精英人物的高尚情操,不能以此来要求普通的民众,因为普通人是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如果一个制度建立在人性善的基础上,那只是一种理想,这个制度就会失去它所存在的最初价值。如果强迫人们去接受并遵守这一制度,就扭曲了人性,最终的恶果要么使人变得虚伪要么使人变得盲目。因此我们在继承传统美德的同时,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法治理论,尊重人,给与人充分的自由,同时要勇敢的面对人的劣根性,并从制度上对其予以限制。
(二)认真的对待私权利。
法治要想真正地深入人心,就必须为解决人类的终极关怀而努力奋斗。几千年来,法学在西方始终能够成为一门显学,法治能够在西方社会始终成为热门话题,与西方法治的主要价值观念——自然法对人的终极关怀的关注密不可分;而中国的法学长期以来在工具主义的传统法律文化下,法律是以义务为本位的,中国的“法治”长期以来让人感到毛骨悚然,难以成为国人的自觉自愿行为,就在于过去中国的法治对人的终极关怀关注不够,不能成为人们追求幸福、身心愉快的一种生存方式。
现在我国在法治建设这一大好环境下,在有制度支持的同时,要在日常的教育中普及权利的观念。以国家的根本利益和基本的公共利益不受损害为前提,一方面要教育掌权者尊重公民的权利,另一方面要鼓励公民积极行使权利,争取权利,维护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让国家的各种制度有的放矢。
(三)充分地培养民主平等。
民主简而言之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西方使用的"Democracy"有以下几种不同的涵义:其一,由全体公民按多数裁决程序直接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通常称为直接民主;其二,公民不是亲自而是通过由他们选举并向他们负责的代表行使政治决定权的政府形式,称为代议制民主;其三,在以保障全体公民享有某些个人或集体权利为目的的宪法约束范围内,行使多数人权利的政府形式,称为自由民主或立宪民主;其四,任何一种旨在缩小社会经济差别(特别是由于私人财产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社会经济差别)的政治和社会体制,此外还包括公职竞选、言论和出版自由以及法治。 人的平等是指法律面前的平等,所有人都应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和同等对待。平等权利是不可剥夺、不可让渡的。平等权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人享有最大限度的选择自由,充分实现人在各个方面的才能。平等权同时意味着可以享受个人不可剥夺的基本权利的自由,因而也享有免遭其他人或个人联合体侵害的同等自由。西方这一优秀传统在我国要开花结果,我们首先要鼓励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既要做到孝敬尊重父母,同时也要让父母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处理自己遇到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给与指导和帮助,而不是要予以命令、强制和批评。其次要培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选拔公职人员的方式上从过去的"暗箱操作"走向"阳光操作"。公选注重人才的自选性,让人才所在单位部门推荐、发动群众民主推荐、鼓励人才自我推荐,从而给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机会。这样通过外部环境外在地来逐渐改变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使我们隐型层面的法律文化迅速的适应显型层面的要求。

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

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


司法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的通知
  (1990年12月31日司发[1990]24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
  保外就医是一项严肃的执法活动。近年来,各地依法实施对罪犯保外就医工作,总的情况是好的,使保外就医人员的疾病得到及时治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但此项工作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第一,一些地区和单位对罪犯保外就医的条 件、审批手续掌握不严,把一些不该保外就医的罪犯保外了;第二,“以保代放”,有损执法的严肃性;第三,部分地区劳改机关与公安机关联系不够,使保外就医人员脱管失控,有些公安机关对保外就医人员监督考察不严;第四,个别干警营私舞弊,贪赃枉法,致使有的罪犯利用保外就医逍遥法外,危害社会治安。为了严格依法办事,加强廉政建设,确保社会安定,特制定《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今后对罪犯的保外就医应一律按此办理。
  望各地按照《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组织力量对现有保外就医罪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整顿,该收监的坚决收监;需要继续保外就医的,确定期限办理继续保外手续;对离家外出的,要责成取保人通知本人限期回归,接受监督考察。通过清理、整顿,总结经验教训,制定相应的制度,提高工作透明度,加强制约机制,加强内外监督,严格依法办事,使此项工作正常健康地开展下去。
  附:
  

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改进对罪犯的保外就医的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改造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准予保外就医:
  (一)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的。
  (二)原判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后减为无期徒刑的罪犯,从执行无期徒刑起服刑七年以上,或者原判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原判刑期(已减刑的,按减刑后的刑期计算)三分之一以上(含减刑时间),患严重慢性疾病,长期医治无效的。但如果病情恶化有死亡危险、改造表现较好的,可以不受上述期限的限制。
  (三)身体残疾、生活难以自理的。
  (四)年老多病,已失去危害社会可能的。
  第三条 下列罪犯不准保外就医:
  (一)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的;
  (二)罪行严重,民愤很大的;
  (三)为逃避惩罚在狱内自伤自残的。
  第四条 对累犯、惯犯、反革命犯的保外就医,从严控制,对少年犯、老残犯、女犯的保外就医,适当放宽。
  第五条 对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由所在监狱、劳改队、少管所中队队务会讨论通过,报单位狱政科讨论并邀请驻劳改机关的检察院(组)人员列席参加,初审同意后,进行病残鉴定。
  第六条 保外就医的病残鉴定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医院进行,未设医院的,可送劳改局中心医院或者就近的县级以上医院检查鉴定。鉴定结论应经医院业务院长签字,加盖公章,并附化验单、照片等有关病历档案。
  第七条 对符合第二条 规定情形之一的罪犯,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填写《罪犯保外就医征求意见书》,征求罪犯家属所在地公安机关意见,并与罪犯家属联系,办理取保手续。
  取保人应当具备管束和教育保外就医罪犯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经济条 件。取保人资格由公安机关负责审查。
  取保人和被保人应当在《罪犯保外就医取保书》上签名或者盖章。
  第八条 对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填写《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连同《罪犯保外就医征求意见书》、有关病残鉴定和当地公安机关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改局审批。同时将上述副本送给担负检察任务的派出机构。劳改局批准同意保外就医的,应将《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副本三份送达报请审批单位。
  第九条 对批准保外就医的罪犯,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办理出监手续,发给《罪犯保外就医证明书》,并对罪犯进行遵纪守法和接受公安机关监督的教育,同时,应将《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保外就医罪犯出监所鉴定表》、人民法院判决书复印件或者抄件,及时送达罪犯家属所在地的县级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第十条 保外就医罪犯由取保人领回到当地公安机关报到。保外就医罪犯在规定时间内不报到的,公安机关应及时通知其所在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由劳改机关负责寻找。
  第十一条 家居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罪犯回原住地保外就医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将其档案材料转给原住地劳改局,由该劳改局指定就近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管理。
  第十二条 对符合本办法第二条 第(一)、(二)项规定情形的罪犯,实行定期保外就医制度。依据罪犯病情,可以一次批准决定保外就医时间半年至一年。期满前,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派干警实地考察或者发函调查。保外就医罪犯病情基本好转的,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收监执行;经县级以上医院证明尚未好转的,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提出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劳改局批准,办理延长保外就医期限手续,每次可以延长半年至一年。
  决定收监执行或者延长保外就医时间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
  第十三条 罪犯保外就医期间的生活和医疗费用,由其负有扶养义务的亲属负担;个别确有困难的,经当地公安机关证明,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可以酌情予以补助。
  因公致残或者因意外伤残的罪犯保外就医的,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负责治疗,也可以给予定期或者一次性补助。
  第十四条 保外就医罪犯,由所在地公安机关负责日常性监督考察,劳改机关每年应当派干警或者发函进行一次全面考察,了解罪犯病情和表现情况,根据情况进行处理。派出干警考察的,应当与负责监督考察的公安机关联系并与罪犯本人、取保人见面;发函考察的,负责监督考察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回复。
  罪犯在保外就医期间死亡、迁移地址或者重新犯罪的,当地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函告负责管理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的,应当向负责管理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介绍情况,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
  第十五条 罪犯保外就医期间刑期届满的,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应当按期办理释放手续。
  第十六条 罪犯保外就医期间计入执行刑期,但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经查证属实的除外。
  保外就医罪犯未经公安机关批准擅自外出的期间不计入执行刑期。
  第十七条 保外就医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收监执行:
  (一)重新违法犯罪的;
  (二)采取非法手段骗取保外就医的;
  (三)经治疗疾病痊愈或者病情基本好转的。
  第十八条 依照规定由公安机关看守所羁押的罪犯需要保外就医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
  附件:
  
罪犯保外就医疾病伤残范围

  正在服刑的罪犯有下列病残情况之一,且符合其他规定条 件者,可准予保外就医:
  一、经精神病专科医院(按地区指定的司法鉴定医院)司法鉴定确诊的经常发作的各种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忧郁症、周期性精神病等。
  二、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功能在三级以上。
  器质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律失常,如多发多源性期前收缩、心房纤颤、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肌梗塞经治疗后,仍有严重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改变或合并症者。
  三、高血压病III期。
  四、空洞型肺结核、反复咯血,经两个疗程治疗不愈者,支气管扩张、反复咯血、且合并肺感染者。
  患有肺胸膜性疾病,同时存在严重呼吸功能障碍者,如渗出性胸膜炎、脓胸、外伤性血气胸、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五、各种肝硬变所致的失代偿期,如门静脉性肝硬变、坏死后肝硬变、胆汁性肝硬变、心源性肝硬变、血吸虫性肝硬变等。
  六、各种慢性肾脏疾病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经治疗不能恢复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双侧肾结核、肾小动脉硬化等。
  七、脑血管疾病、颅内器质疾病所致的肢体瘫痪、明显语言障碍或视力障碍等,经治疗不愈者。
  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栓塞等。
  颅内器质疾病,如颅内肿瘤、脑脓肿、森林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严重颅脑外伤等。
  八、各种脊髓疾病及周围神经所致的肢体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者。
  各种脊髓疾病,如脊髓炎、高位脊髓空洞症、脊髓压迫症、运动神经元疾病。
  周围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无效、生活不能自理者。
  九、癫痫频繁大发作,伴有精神障碍者。
  十、糖尿病合并心、脑、肾病变或严重继发感染者。
  十一、胶原性疾病造成脏器功能障碍,治疗无效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发动脉炎等。
  十二、内分泌腺疾病,难以治愈者,达到丧失劳动能力者,如脑垂体瘤、肢端肥大症、尿崩症、柯兴氏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
  十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者。
  十四、寄生虫病侵犯肺、脑、肝等重要器官,造成继发性损害,生活不能自理者。寄生虫病包括囊虫病、肺吸虫病、中华分枝睾吸虫病、丝虫病、血吸虫病等。
  十五、心、肝等重要脏器损伤或遗有严重功能障碍,各种重要脏器手术治疗后,遗有严重功能障碍、丧失劳动能力者。
  十六、消化器官及其腹部手术后有严重并发症,如重度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不宜治愈者。
  十七、肺、肾、肾上腺等器官一侧切除,对侧仍有病变或有明显功能障碍者。
  十八、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经治后在骨关节遗有运动功能障碍,或遗有尿道狭窄和尿路感染久治不愈者。
  十九、脑、脊髓外伤治疗后遗有痴呆、失语(包括严重语言不清),截瘫或一个肢体功能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功能难以恢复者。
  二十、双上肢、双下肢、一个上肢和一个下肢因伤、病截肢或失去功能,不能恢复者。
  截肢指上肢在腕关节以上,下肢踝关节以上。
  失去功能指肢体强直、畸型、肌肉萎缩、上肢必须达到手不能提物,下肢必须达到足不能持重。
  二十一、双手完全失去功能或伤病致双手手指缺损六个以上者。且六个缺损的手指中有半数以上在指掌关节处离断,必须包括双拇指全失。
  二十二、两个以上主要关节(指肩、膝、肘髋)因伤病发生强直畸形,经治疗不见好转、相当于双下肢或双上肢或一个上肢和一个下肢丧失功能的程度,脊柱功能完全丧失者。
  二十三、各种恶性肿瘤经过治疗不见好转者。
  二十四、其他各类肿瘤,严重影响肌体功能而不能进行彻底治疗,或者全身状态不佳、肿瘤过大、肿瘤和主要脏器有严重粘连等原因而不能手术治疗或有严重后遗症。
  其他各类肿瘤系指各种良性肿瘤或暂时难以确定性质的肿瘤。
  不能进行彻底治疗的甲状腺瘤、胸腺瘤、支气管囊肿、纵膈肿瘤等肿瘤压迫推移脏器,影响呼吸循环功能者。
  严重的后遗症和癫痫、偏瘫、截瘫、胃痿、尿痿等。
  二十五、伤病后所致的双目失明或接近失明(指两眼视力均为一米内指数)。内耳伤、病所致的平衡失调,经治疗不能恢复者。
  二十六、上下颌伤、病经治疗后有语言不清、严重咀嚼障碍,两者同时存在者。
  二十七、经专科防治机构(省、市职业病防治院所)确定的二、三期矽肺、煤矽肺、石棉肺;各种职业性中毒性肺病及其他职业病治疗后,遗有肢体瘫痪、癫痫、失语、痴呆、失明、精神病等,职业性放射线病所致主要脏器有严重损伤者。
  职业性中毒,系指在生产条 件下,接触工农业毒物而引起的一种职业性疾病。
  二十八、同时患有两种(含两种)以上疾病,其中一种病情必须接近上述各项疾病程度。
  二十九、艾滋病毒反应阳性者。
  三十、其他需保外就医的疾病。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